替诺福韦
因為雨線與霧氣,完全看不清楚箭竹叢底下的地形,不斷踩進雨窪而鞋襪全溼,泥濘讓好幾個人輪流摔倒,此時不知是誰一個大踉蹌,便不小心把堅固的登山杖折斷了。
在台灣學校因為疫情準備停課,並啟動在家學習的這段時間,除了學校提供的線上學習方案外,還有哪些父母可以利用的在家自學資源呢? 其實我們家在幼兒園階段的孩子,也在這兩天先自主停課在家,不過和高中、國中、國小可能需要繼續線上上課不同,學齡前的孩子畢竟沒有那麼緊迫的課業學習要求。那麼上述網站提供的大量免費著色畫,只要列印出來,就是在家勞作的好素材。
因為是YouTube,所以相對沒有像是網站塞車等問題(尤其接下來大家都停課時的大量使用人潮)。你可以在裡面根據學科、年級,找到需要的影片教學素材。圖片來源:牛津大學出版社 Google read along免費兒童故事英文朗讀練習,AI老師教發音 由Google推出的「Read Along by Google: A fun reading app」,這是一個兒童故事英文朗讀App,最有意思的一點,是內建了一個AI助教,會帶孩子一起朗讀,並及時修正孩子的發音,或是給予鼓勵。除了包含各版本教科書的學習內容外,還有一個「素養課程」專區,裡面包含了一些通識性的國語、英語、科學能力線上自學影片。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,雖然沒有專門的設計,但低年級的一些國語、英文、社會、自然科學等知識,也是可以自學。
雖然是英文的童書朗讀,但因為邀請知名演員並有製作精良的動畫,所以理解和互動上都很平易近人。包含了線上可瀏覽的繪本、有聲朗讀、學習遊戲等。圖為在台資家具工廠車縫沙發皮的越籍工人。
結束跑了6年的兩岸新聞,去年被派駐越南並兼轄寮國、柬埔寨,這些跑共產黨新聞的經驗,常被朋友拿來當作閒聊時的哏。」的叮嚀,心境上也從多年前的輾轉反側演化到喝喝可樂換句話說,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的電費漲幅,比一般家庭的漲幅還小。聯電呢?其他半導體大廠呢?其他電子業大廠呢?整體工業用電呢? 我們這些工業用電,在「缺電」陰影裡扮演什麼角色?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狀況?這是台電只知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和習慣能應對的嗎?這是我這篇文章要寫的重點。
如果要管理用電需求,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他們。塑膠製品製造業只有3.3%等等。
鄭崇華以身受其益的工業大戶身分,卻指出台灣政府水電價格便宜得不合理,這是很奇特的。但知不知道台灣的工業用電是比民生用電還便宜?工業用電不但比住宅用電便宜,平均漲幅也比住宅用電小? 我們看台灣上一次2018年調整電價的情況。從1998到2017的20年間,每年的住宅用電,也就是小客車流量,增加了50%,從每年大約300多億度增加到每年440億度。其主要原因顯然不是小客車用戶所導致,而是那些大貨車、貨櫃車。
而工業用電,大貨車流量則增加了1倍,從大約640億度增加到1200億度以上。長期以來,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電,是名列世界上最便宜的前茅。經濟部端不出新的產業牛肉,當然只能守成與守舊,只能傾全力服務過去到現在還一直在跑的產業明星。但也因此可以想見這便宜到底是多便宜。
那次工業用電的平均漲幅在3.30%到3.56%之間,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(像台積電)則是3.41%,而細看台電的資料會發現,民生用電除了500度以下沒有調整之外,500度以上的調幅在3.96到4.14%之間。便宜用電背後的真相 經濟部主管國家產業政策,但台灣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接力賽,從加工出口開始,一路都是以製造業、工業為主,到培植出半導體產業。
這一方面固然有台電的怠惰,另一方面也因而可以想像可能還有一個原因:工業用電本來就太便宜了,便宜到要不要接受分時電價都差別不大。上一篇文章提到台電對工業用電戶設計了24小時不同的分時電價,但2萬5000用戶中卻只推動了300戶試用。
所以,當今年3月經濟部再宣布電費不調整,創下2018年下半年至今「連6凍」紀錄的同時,2019年我國住宅電價為全球第4低,工業電價為全球第4低。在去年全球電力消耗普遍減少的情況下,台灣的電力消耗則創歷史新高,真是跟世界的潮流相逆。住宅用電,我們來比喻為小客車,全台灣大約有1300萬戶。有的,只是經濟部配合工業大老提供他們便宜用電的政策。正因為這20年裡高速公路上增加最多、最快,同時也佔位最大的,是大貨車和貨櫃車,他們才是造成塞車的最大風險。這還只是台積電的情況。
j 我們的電價真是非常獨厚工業用戶,尤其超級大戶。」 而就在鄭崇華訪問刊出的6天後,經濟部宣布電費自2018年後連6次不調漲,還甚為得意地說台灣工業用電已成為全球第4低。
」同一報導中也提到:「去年全球電力消耗普遍減少,台灣的電力消耗則創歷史新高,比上年增加2.4%。2017年工業用電的前5名,排第1的就是半導體所在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,佔22.6%。
所以半導體所屬產業的用電,是大貨車裡的巨無霸,貨櫃車。台灣人民一直以為享受到很低的電價是惠民的福利,卻不知那是經濟部讓工商大老吃肉之後留下的湯。
這個數字是全部住宅用電的3倍。經濟部的政績,也就是出口成長率、經濟成長率等等,都要看這些工業用戶來達成,能不盡力討好他們嗎? 所以30年來台灣沒有新的產業政策,也就不會有新的能源政策。1998年不到60億度,到2017年就達到346億度,增加了快6倍。文:郝明義 我們都知道半導體業用電、用水多。
就好像年節假期間的高速公路塞車,如果我們只強調疏導小客車,但是卻放任大量大貨車和貨櫃車上路,合理嗎? 但是,你可能會問:為什麼要說這是放任呢?他們是經濟成長的動力啊?又怎麼管理他們? 便宜到「不合理」的電價 今年3月20日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,說了段話:「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,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,價格越便宜,大家拚命用,很不合理。換句話說,經過電價的連6凍之後,我國住宅民生用電電價相對升高,從全球第2低退為全球第4低,而我國工業電價相對更降低,從全球第7低進而更成為全球第4低。
只是接力賽到半導體產業登場後,已經有30多年沒看到下一棒了。工業用電,我們來比喻為大貨車,全台灣大約2.5萬戶。
郝明義:缺電有三種,台灣4年3次大停電屬於哪兩種? 所以,鼓勵了這麼多大貨車、貨櫃車開上高速公路,電價又便宜到連尖峰時刻都沒有足以吸引他們的不同時段明顯價差,不塞車可能嗎?台電的時間管理性缺電會越來越嚴重,有什麼奇怪嗎? 但是,為什麼台電要持續以這麼便宜,便宜到連受益者都出面指出不合理的電價提供給工業用戶?這幕荒謬劇是怎麼上演的? 這不能不說到台電的上司,經濟部。並且,到2023年,也就是4年之內,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1倍
並且,到2023年,也就是4年之內,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1倍。便宜用電背後的真相 經濟部主管國家產業政策,但台灣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接力賽,從加工出口開始,一路都是以製造業、工業為主,到培植出半導體產業。台灣人民一直以為享受到很低的電價是惠民的福利,卻不知那是經濟部讓工商大老吃肉之後留下的湯。2017年工業用電的前5名,排第1的就是半導體所在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,佔22.6%。
1998年不到60億度,到2017年就達到346億度,增加了快6倍。如果要管理用電需求,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他們。
長期以來,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電,是名列世界上最便宜的前茅。塑膠製品製造業只有3.3%等等。
所以半導體所屬產業的用電,是大貨車裡的巨無霸,貨櫃車。換句話說,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的電費漲幅,比一般家庭的漲幅還小。
评论列表